坚持源头控制 强化生产指导 全力保障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
日期:2024-04-01 23:32:29 | 作者: 新闻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种植业系统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坚持源头控制,强化生产指导,全力保障种植业产品产量丰收、质量安全。
农药、肥料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对种植业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格外的重视农药、肥料监督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源头治理,将安全风险控制在种植业产品生产之前。严把农药市场准入关。2017年《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门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依法履职尽责,严把农药登记、生产许可、经营许可关口,强化农药产品化学、药效、残留、环境影响、毒理学等方面试验评价,对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市场准入的农药产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从源头上防范安全风险。弥补小宗作物用药短板。针对特色小宗作物专用药剂短缺的问题,组织并且开展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联合试验,开辟农药登记绿色通道,加快登记审批步伐,目前,我国登记特色小宗作物用药产品2669个,较上年新增近100个,积极地推进特色小宗作物有药可用、规范使用,指导农民按照农药登记的安全间隔期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合理使用。强化安全风险监测评价。建立农药使用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对安全风险和抗药性水平较高的多菌灵、草甘膦等10种农药开展风险性评价,为登记延续、科学使用、监督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组织筛选登记期满15年以上的520多种农药,建立健全再评价机制,分期分批开展农药风险再评价,为科学使用和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推进高毒农药淘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规定要求,禁止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的生产。同时,加强剧毒高毒农药监管,实行定点经营、实名购买、溯源管理,加快淘汰进程。目前已对52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采取了淘汰或禁用管理措施,计划2024年底前分期分批对克百威、灭多威、涕灭威等6种高毒农药采取淘汰措施。目前,我国登记的农药产品中,高效低毒产品占据主流,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微毒、低毒产品占比85.6%,中等毒产品约占13.4%,剧毒高毒产品数量不足1%。加强农药肥料市场监督管理。每年组织并且开展农药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采取例行抽查、重点抽查、专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检打联动、行刑衔接”,对经营门店、生产企业、互联网销售的农药肥料产品做监督抽查,严查农药非法添加其他隐性成分,依法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行为,确定保证产品质量。2021年农药、肥料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5.4%、87.6%。
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强化生产的全部过程指导,是保障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积极地推进“三品一标”生产。制定印发《种植业“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思路目标和主攻方向,引导各地采取统筹现有政策、设立专项和争取社会投入等多种方式,加大支持力度,组织专家分作物、分区域、分季节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和现场观摩,持续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初步构建了部统筹谋划、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遴选推介了第一批2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种植业“三品一标”行动工作进展,切实提高种植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绿色发展能力。持续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转变病虫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促进农药减施增效,示范推广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强化抗药性监测治理,加强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实现了农药用量连年下降目标,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以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0%以上为标准,评选出320个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生产全程为主线多套经济实用,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增效模式,促进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应用。据统计,2021年全国绿色防控面积达11.1亿亩,覆盖率达46%。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出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管理办法,组织星级服务组织评选、统防统治百强县创建等,鼓励、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2021年,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17.3亿亩次,覆盖率达42.4%。同时,大力推行高效植保机械和专业化统防统治,逐步的提升农药利用效率,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集成组装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聚焦东北四省区和钾肥用量大的南方水稻区,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创新服务新模式,打造4000万亩化肥减量增效“三新”升级样板。继续在17个省(区)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以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堆沤有机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支持东北四省区推广大豆接种根瘤菌剂1900多万亩,促进生物固氮,减少化肥投入。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支撑,继续开展田间试验、施肥情况调查等基础性工作,推行统测统配、智能配肥、代施代管等农化服务,探索作物专用肥套餐制配送、植物营养全程化管理、智能配肥“云服务”等一体化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发挥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技术支撑作用,在春耕、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制定发布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意见,分区域、分作物指导科学选肥、合理用肥。开展科学施肥主题宣传活动,普及肥料知识与科学施肥技术。据统计,2021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191万吨,较2020年下降1.1%。
农药是引发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的因素,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确保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制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九)》发布后,又制定发布《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规定了430种农药在50种作物上580项合理使用准则,明确了防治对象、农药施用量或稀释倍数、施药方法、每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最大残留限量等,为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保障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明确指导。制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2021年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规定了564种农药在376种(类)食品中10092项最大残留限量,农药品种和残留限量数量达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关标准的近2倍,基本覆盖了我国登记使用的主要农药品种及主要种植业产品。2022年研究制订473项农药残留限量,加上2021年待发布的290项,已累计制订10855项。加强科学用药培训。每年组织并且开展“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以粮食作物和大宗经济作物为主线,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设立科学安全用药大讲堂,普及科学安全用药知识、农药安全间隔期等相关知识,持续提升广大农户正确选药、科学用药、精准施药的意识和能力。据统计,2021年线万人次,免费发放各类书籍和挂图约70万册(张)。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中易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的韭菜、豇豆、芹菜(简称“三棵菜”)为重点,开展“三棵菜”质量安全整治。开展“三棵菜”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在山东、海南、云南、广西等主产区分别建立韭菜、豇豆、芹菜千亩以上整建制示范区,集成示范生物防治、理化诱控、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同时在北京、河北、山西、浙江等8省份建立果菜茶百亩以上连片示范区,示范推广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发布“三棵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作业规程农业行业标准。细化“三棵菜”种植环节科学安全用药标准化操作,进一步规范引导防治行为,组织编制“三棵菜”科学安全用药挂图、绿色防控技术手册,科学普及推广简明绿色防控技术,免费发放至基层技术人员和种植农户。加强“三棵菜”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梳理“三棵菜”农药残留风险,对于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关键技术因素做出详细的调查研究,修订农药施用方式、施药次数、安全间隔期、残留限量等,科学指导农民用药。印发加强“三棵菜”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开展豇豆安全用药调研指导的通知,要求各地落实属地责任,集成推广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严格农药安全间隔期和用药档案记录规定,不断的提高“三棵菜”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种植业生产管理的重要遵循,各地将加强宣传贯彻,认真抓好落实,强化农药、肥料投入品源头管控,狠抓农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指导,重点防范农药残留超标,保障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