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日期:2025-10-19 09:47:58 | 作者: 上海体育频道直播在线观看



  一座博物馆,叙述的是韶光,冷艳的是年月。在平均海拔只要4米的上海,坐落99米高佘山之巅的上海地理博物馆,与生俱来有一种共同气质。这座建于1900年的佘山地理台旧址,现隶属于我国科学院上海地理台。我国近现代地理学史上许多有意义的“第一次”产生在这儿。本月上海地理博物馆迎来开馆20周年。

  上海地理博物馆是一幢具有19世纪晚期风格的法度修建,房间高达4.8米,每个房间都有保存无缺的壁炉。楼顶上的瓦片是100多年前从法国马赛运来的。

  “镇馆之宝”是我国近代第一台大型地理望远镜,也是其时亚洲最大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其穹顶直径达10米,可360度旋转,还可敞开天窗。所谓“双筒”,是指两个口径为40厘米的镜筒,别离用于观测和摄影。这台望远镜从前拍照了许多历史上的宝贵瞬间:1901年的弦月,环形山清晰可见,这是最早用光学望远镜在我国拍照的月球相片;1907年拍照了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望远镜拍照日食;1910年和1986年两次观测哈雷彗星,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一颗周期彗星,每隔76年左右回归太阳邻近。世界上只要少量地理台观测到哈雷彗星的两次回归。

  佘山地理台是我国最早收藏地理底片的地理观测安排。这儿收藏着用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所拍照的7000余张地理底片。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底片现在已被数字化,得以更持久地保存。此外,上海地理博物馆的帕兰子午仪能自动记录恒星过子午线年的世界经度联测。

  在佘山之巅展开地理科普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其时到佘山还没有公路,需先乘坐长途汽车到青浦赵巷,再换乘小木船,在田间小河浜里划上两三个小时,才能把船划到佘山脚下的码头。即便如此,仍然无法阻挠人们“看星星”的脚步。

  上海地理台党委书记侯金良30多年前有过搭乘小木船的体会,参加观测用的便是现在的“镇馆之宝”。“经过望远镜看到坑坑洼洼的月球,是一种彻底不一样的体会。”侯金良说,上海地理博物馆每次安排观星活动,报名告诉刚宣布名额就被抢空,可见需求之旺盛。

  三年前,上海地理博物馆发动规划最大晋级改造。关于百年望远镜有两个补葺计划:一是以更小本钱让其成为古董;二是让它再次动起来,供给沉溺式体会。虽然困难重重,为发挥更大科普价值,在各方支持下,上海地理台挑选了后者。本年暑假,面目一新的百年望远镜分批招待了100多个前来观测的家庭。

  汤海明是上海地理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产生过一次壮丽的日全食。从重庆到上海,忙于安排观测的他每天把3块手机电池和充电器带在身上。

  如此令人激动又合适大众参加的天象究竟不是常态,间隔市区40多公里的上海地理博物馆相同具有潮汐性,怎样招引更多人逗留?“现在,‘博物馆’的滋味比较浓,但‘科技馆’的滋味比较淡。”汤海明说,诞生了“北京时间”的上海地理台,近年来在“探月”“探火”“斗极”等使命以及根底地理学研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上海地理博物馆正考虑把这些最新科研成果第一时间出现。此外,博物馆每年招待观众25万人次,未来将进一步添加互动性,使用多媒体和虚拟展现技能遍及更多地理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