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致敬农民礼赞丰收

日期:2025-10-01 17:04:13 | 作者: 上海体育频道直播在线观看



  金秋九月,风裹果香,硕果缀满枝头。9月29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新园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深圳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深汕特别合作区“新园水乡”开业游园活动在这里举行。

  ▲深圳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深汕特别合作区“新园水乡”开业游园活动现场

  现场人头攒动,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庆与活力,贴着“丰”字的稻草小屋,周围木箱里堆满了各色瓜果,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丰收图景。一旁的农耕文化展示区,详细的介绍着纺车、镰刀、耙、石磨等传统农具的展板依次排开,诉说着农耕文明的悠久历史。

  ▲深圳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深汕特别合作区“新园水乡”开业游园活动现场

  据悉,本次活动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以“我的丰收我的节”为特色,以“归田、归心、归生活”为脉络,依托新园水乡独特的田园肌理与乡村韵味,精心打造了“可观、可品、可玩、可购”的综合性丰收盛典。六大主题板块——“庆丰收、展丰收、拓丰收、品丰收、助丰收、乐丰收”,将深圳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转化为一个个可触摸、可体验的生动场景。

  在农产品展示区,深汕蜜柚堆成小山,百香果、释迦果、海产干货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市民张女士边挑选蜜柚边说:“这些农产品不仅新鲜,而且品质特别好,我准备多买一些送给亲友。”一位新园村村民洋溢着笑容表示,“每年瓜果、稻谷收完,家家户户都要煮擂茶庆祝!花生、芝麻、茶叶搁擂钵里慢慢擂碎,再冲上开水,香得很。邻里之间互相送一碗,客人来了也先端上擂茶,这才叫过节的味道!”

  不远处传来阵阵惊叹声,一架农业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稳稳悬停,精准撒下模拟种子的颗粒。这一幕,正是深圳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生动缩影,也让丰收的场景里多了一抹亮眼的科技色彩。

  丰收的喜悦不仅洋溢在田间地头,更涌动在火热的消费助农现场与充满朝气的“新农人”故事中。现场通过发放助农消费券、开展线上线下联动销售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流量”变“销量”,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举办专场采销对接签约会,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与企业达成多项合作,进一步拓展丰收节经济效益与品牌影响力。

  在丰收的舞台上,新农人们分享着自己投身农业、建设家乡的实践与感悟。90后“种田博士”聂凌利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她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农业梦想。“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她引用袁隆平院士的话语,深情地讲述着团队通过推广绿色高效种植和智慧农业技术,实现示范田亩产突破1000公斤、达到吨粮田标准的奋斗历程。

  陈灵涛是从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室走向田埂的 “新农人”。2011 年,他带着农学专业知识扎根深汕,15年来带领团队将农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把论文里的科研成果,实实在在变成了村民粮仓里的粮食。“在大安村,我们推行‘有机种植’模式,让生态农业成为乡村发展的助力;作为广东省农技推广轻骑兵,我们带着社会化服务与技术咨询走进深汕四镇的村庄,帮农户减轻生产负担。”此外,他的团队还参与打造了大安红色农文旅综合体、新园村水乡生态项目,让深汕丰收兼具粮产与文旅活力。

  新农人们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与创业热情,传递出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

  丰收节的热闹背后,是深圳农业产业、科技、人才的坚实支撑,也是农业“圳”兴的核心底气。

  深圳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226家,1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就农企龙头看,创世纪、丰德康、兆农等种业龙头企业育成23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此外,深圳的科技企业如华为、华大基因等,也积极为生物育种、数字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成果转化。当前,深圳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深圳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市场、资金、品牌优势,以基地建设、订单农业、土地托管、资产入股等方式带领小农户共享发展红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深圳全市采购消费帮扶产品超170亿元。

  锚定 “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先行示范区” 目标,截至目前,已引进培育10个院士个人团队、48个农业科技创新载体,涵盖基因组多维解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等重大平台,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在种业创新领域,深圳成果斐然:“优薯计划”以杂交种子替代薯块繁殖,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创世纪种业“转基因抗虫棉”十余年来累计推广9亿多亩,助棉农增收超1800亿元;“深两优5814”超级稻种植推广面积居全国第一;耐盐碱水稻在新疆、山东等地推广超50万亩。这些创新成果正在广袤的田野间结出累累硕果。

  深圳不仅筑牢本地农业根基,更通过 “走出去” 带动对口地区发展。目前,深圳已在省内建设“深圳农场”25个、“菜篮子”基地32个, 累计认证“圳品”133个,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让对口地区农特产品出圈,销往全国乃至全球。

  这样一场致敬农民、礼赞丰收的盛会,由深圳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成为深圳市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取得的农业新成就、乡村新面貌和农民新风采的窗口。当前,深圳将积极抢抓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重大机遇,持续加大各类政策资源要素支撑,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力度,支持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做大做强,扎实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