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将沃柑送上热搜果农称从来不吃网友:以后还能吃沃柑吗?

日期:2024-05-29 10:20:43 | 作者: 新闻中心



  昨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的这天,是万众瞩目的日子,关系到消费的人安全保障。昨天澎湃新闻发出了一则的新闻,引起了网络的热议,沃柑作为近几年柑橘类新品种,口感甜嫩多汁,深受众多购买的人喜爱,但是这一则新闻指出,沃柑采摘浸泡抑菌农药后,未经过“安全间隔期”,就被送往市场直接销售。人们听到了感到一阵恐慌,网友都表示,手里正吃着的沃柑,突然不甜了。

  关于水果浸泡农药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新鲜,每年沃柑成熟的季节,从采摘,运输、销售,到消费者手里需要经过很长时间,为防止腐烂,果商会将部分沃柑经过抑菌农药浸泡或喷洒后再推向市场,据说泡药之后的沃柑,可以保存两个月不坏。除了沃柑之外,市场上销售的许多水果都有这样的流程,实际上并不罕见。

  百姓闻“农药”色变,其实可以理性看待。市面上销售的较为常见的杀菌保鲜农药有抑霉唑、咪鲜胺、“24滴”、百可得等,这些农药均在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注了“微毒”或“低毒”,规定的用法及用量多为600到2000倍稀释液,部分农药还会注明,处理的果实储藏若干天后才能上市。只要按照以上规定来操作,是不会造成危害的。但问题就在于,许多果商并未依规定去操作。

  有些果商在浸泡农药的时候,并未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操作,有的果商会提高农药的浓度,从而延长沃柑的保鲜期,农药的稀释浓度在规定范围以内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的,问题就在于果商随意增加的浓度就不得而知了。还有个问题是沃柑浸泡过农药之后,需要经过储藏降解,大多数果商没有经过储藏的过程就直接售出了。

  储藏降解也叫“安全间隔期”,这个往往是大多数果商和果农不重视的,果农表示他们自己都不会吃这些泡农药的沃柑。因为他们能够直接吃树上采摘的,没有必要泡过农药再吃。

  这个新闻一发出,引起人们的一阵哗然,毕竟食品安全关系到所有人的健康,这是一直以来都不可以忽视的问题,有的网友称以后再也不买沃柑了,也有一些理性的网友,觉得不能以偏概全,毕竟现在各种水果浸泡农药是常有的事,只是有一些并不了解,如果太较真,那所有水果都不能吃了。

  除了对果农和果商指责的声音之外,也有一些网友认为,不能因为一则新闻,一个暗访,就否定了所有的沃柑,这或许是一个偶然事件,还是要调查清楚才好,要不然受害的不单单是消费者,还有那些忙碌了一年的果农,毕竟大多数果农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泡农药的,他们负责种植和采摘,销售商低价从他们手里去收购,为了延长保质期,部分销售商才会采用泡农药的方式,但也不一定代表所有,所以还是要等待调查清楚再下结论。

  引起网友舆论的,不仅仅是沃柑泡药的问题,还有一句“果农称从来不吃”。其实细想一下,果农每天守着成千上百棵果树,完全可以直接吃树上直接摘下来的,没有必要去吃泡药的。这句果农的无心话,却被有心人理解成泡药沃柑毒性大,所以果农才不吃。

  昨天,新闻一出,广西“柑橘类种植行业协会”发表官方声明,为大家做了一下科普,称沃柑本身就是耐储藏的水果,不采用任何保鲜手段的情况,保质期可达30天以上,采用药物保鲜,是全世界通用配方。而目前沃柑都是直接送到市场销售,不必做保鲜处理。而用药物保鲜,不按规定浓度的果商,也是极少数,同时也举了当年“吃香蕉得癌症”被官方辟谣的事例,和“柑橘生蛆”的事例。

  并指责媒体为了掌握公众舆论,吸引眼球,新闻从业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夸大事实,断章取义,缺乏常识,导致农业从业者的辛苦付诸东流,伤害的不仅仅是消费的人,还有辛苦一年的果农。

  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的屡屡爆出,人们只要看到类似的新闻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慌,其实不管是销售商也好,还是媒体也好,都有自己的立场,作为普通消费者,只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别人几句话就误导,网络暴力才是最伤人的,希望所有人都能保持理性。相信经过这次事件,沃柑的管控力度会加大,我个人觉得,沃柑,以后还是可以正常吃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钟薛高创始人直播间开播,粉丝数仅88!曾回应“卖红薯还债”:会始终认账,一点一点还钱⋯⋯

  有人给保时捷出谋划策:抓紧找名人出来装X,调整渠道政策,不然来不及了!

  “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中央纪委重要内设部门,披露查办“老虎”孙力军案细节

  Google 推出适用于 Chromebook 笔记本电脑的游戏专用仪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