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防卫行为的种类有哪些特殊防卫的特征

日期:2024-04-29 14:31:51 | 作者: 新闻中心



  非法防卫行为是指与防卫的形式或性质有关的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正当防卫合法条件的行为。下面几种行为就是因为缺乏或不完全具备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而属于非法防卫行为。

  所谓假想防卫,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从而进行所谓的“防卫”,或者对没有实行不法侵害的第三者,误认为是不法侵害而加以“防卫”,因而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假想防卫是由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性质产生了认识错误,所以,应该按照事实错误的原则做处理:如果应当预见而δ预见的,按照过失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依照当时的情况行为人不可能预见的,依照意外事件处理。

  所谓防卫不适时,是指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结束而实行的所谓“防卫”。防卫不适时可分为事先“防卫”和事后“防卫”两种。前者是指不法侵害尚未开始而实行所谓“防卫”;后者是指不法侵害已结束而实行所谓的“防卫”。不论是事先“防卫”还是事后“防卫”,都是违法犯罪行为。有人因屡遭不法侵害,为避免以后不法侵害的再次发生,采取了一些预防的方法,这本来是情理之事;但是,如果这种措施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如私拉电网或在即将成熟的西瓜上喷洒剧毒农药等,则若发生难以处理的后果,就要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所谓防卫挑拨,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挑逗对方实施不法侵害,尔后借口“防卫”加害对方的行为。这种行为由于缺乏防卫意图,所以是一种特殊形式下的故意违法行为。

  互相斗殴是指斗殴双方都有侵害对方的故意,双方的行为都属于不法行为,因而都无权主张正当防卫。在互相斗殴中,可能是一方先动手,另一方后动手,但是,决不能拘泥于这一点就改变了相互斗殴的性质。当然,如果一方本无侵害对方的故意,完全是由于对方的不法侵害而被迫还手,那就不能认定为相互斗殴。此外,如果一方已经退出斗殴现场,而另一方仍穷追不舍,并加大侵害力度,这时因情况已发生了变化,退出的一方有权实施正当防卫。

  有人借口自己不存在实施犯罪或者没有窝藏赃物而对依法进行的逮捕或搜查实行暴力抗拒,并自认为是“正当防卫”,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起码是一种妨害公务的违法犯罪行为。即使事后经司法机关查明,行为人真的违有实施涉嫌的犯罪,也不能排除妨害公务违法犯罪的成立。

  大义灭亲,原意是指秉公执法,正义凛然,不徇私情,对自己亲属的犯罪也同样依法处置或者予以举报。这里所说的“大义灭亲”,是指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另外一种现象,即对有Υ法犯罪行为的亲属,基于义愤,私自予以处死的情况。这种“大义灭亲”是故意杀人的犯罪行为。因为任何人都?有实施私刑的权利,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无权私自剥夺其生命。当然,由于这种杀人行为通常是出于义愤,有的还被老百姓评价为“为民除害”,容易得到群众的同情和宽容,其社会Σ害性比较小,因而可根据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罪处理。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的重大损害从而构成了犯罪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前提是正当的、合法的,但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的损害后果来看是非法的、犯罪的。如何划清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是一个关系罪非罪界限的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之一,上述有关防卫限度的论述,就是为解决这一个问题奠定基础。

  特殊防卫权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享有,具有目的的正当性与行为的防卫性相一致的特性。目的的正当性,是指特殊防卫权行使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权利免遭某些正在进行的特定暴力犯罪的不法侵害。这是特殊防卫权的最本质特征。其防卫目的明确揭示了正当防卫的社会政治内容。我国刑法中的特殊防卫权不仅是免除特殊防卫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且是赋予公民同正在进行的某些特定暴力犯罪作斗争的法律武器。行使特殊防卫权要求在具有目的正当性的同时,还须具有行为的防卫性。行为的防卫性,是指特殊防卫权具有防卫的性质,权利主体对正在进行不法暴力侵害的施害人的人身采取的暴力手段是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权利的需要而实施的,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暴力侵害的必要反击。

  特殊防卫权是目的的正当性与行为的防卫性的有机统一,特殊防卫权的实施对侵害人造成一定的人身或财产损害,这是特殊防卫权的重要内容。尽管特殊防卫权具有不法或犯罪的外观,法律却明文规定行为人免受刑事处罚,不负刑事责任,正是因为其具有正当的目的,防卫目的的正当性决定了其所采取的对不法暴力侵害人造成一定的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暴力手段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特殊防卫权采取的反击特定暴力犯罪的行为是以损害不法暴力侵害人的人身或财产等权益为内容,以暴力手段为主要方法,具有加害性特征。特殊防卫权是抵抗和制止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Σ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损害不法暴力侵害人的人身或财产等权益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特殊防卫权是权利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基于道德的准则享有的一种权利,其实施主体一般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特殊防卫权的行为防卫性并不意ζ着权利主体只能消极地抵御不法侵害而不能采取积极攻击的形式即暴力抗击形式给不法暴力侵害者的人身或财产等权益造成损害,也就是说权利主体为保护合法权益,也能采用积极攻击的形式损害暴力侵害者的利益。但应当注意的是,具有加害性的特殊防卫权绝不等同于私人复仇。

  特殊防卫权体现了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有机统一,具有不可罚性。从主观上看,特殊防卫权的行使是防卫人面临暴力犯罪的不法侵害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被迫采取反击的一种防卫行为,行为人(即防卫权利主体)不具有Σ害社会的主观罪过形式,他积极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显然?有主观恶性。从客观上看,正当防卫行为是与Υ法犯罪作斗争,其目的是巩固、维护社会利益和秩序,并非Σ害社会,而特殊防卫权的行使是针对某些特定暴力犯罪的,比一般正当防卫的防卫功能更进一步。

  特殊防卫权是以上三个特征的有机统一,缺少其中任何一项而行使的行为都不是特殊防卫行为。

  韩宝玉律师北京刑事律师温馨提示:追诉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超过此期限,就不能再追究其刑事责任。这表明,追诉时效与刑罚权中的求刑权、量刑权有关,即追诉时效内,司法机关具有求刑和量刑权。此外,追诉时效与行刑权无直接联系。如果您遇到刑事问题,可以拔打免费刑事法律咨询电话:,专业刑事律师为您提供服务!其他刑事问题相关栏目·刑事责任·刑罚种类·累犯·自首与立功·缓刑、减刑与假释·自诉·其他刑事犯罪·其他刑事辩护问题关于非法防卫行为的种类有哪些,特殊防卫的特征的推荐内容·有期徒刑适用对象有哪些,有期徒刑的期限?·减刑的适用条件有哪些,怎样办理减刑程序·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哪些,公安机关怎么样处理?·缓刑期间再犯罪怎么办,缓刑和死缓有何区别?·当事人怎样申请回避,诉讼过程中应回避的情形·哪些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互殴能不能构成正当防卫?·国家工作人员有哪些,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犯罪有哪些?·取保候审要交多少钱?·举报信的格式及范文下载·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怎样写控告信 控告书的写法 格式·薄谷开来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标准·刑事控告书怎么写 控告书的格式·偷税漏税罪怎么处罚?刑事纠纷流程取保候审流程刑事自诉流程刑事案件一审刑事案件二审只有大律师才能影响诉讼结果

  自诉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宣告判决前,自诉人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法院会将当事人自行和解记录在案,对自诉人申请撤诉的也予准许。但自诉人撤诉后除有正当理由外,不得就同一案件再行起诉。当然,自诉案件调解并不是必须和应当的程序,当事人可自行选择是否接受调解。如果您遇到刑事问题,可以拔打免费刑事法律咨询电话:,专业刑事律师为您提供服务!北京刑事律师推荐韩宝玉律师北京百环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刑事辩护部主任、重大疑难案件中心委员曾任某省直属法院高级法官37年,历任刑庭、综合审判庭的庭长手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8号1幢7层718其他刑事问题相关咨询·个人诈骗罪的立案可以撤销吗?·容留他人吸毒是否构成犯罪!·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合同诈骗罪能减刑吗?·故意毁坏财物罪属于什么犯罪类型?免费发布刑事法律咨询其他刑事问题相关案例

  陈明月交通肇事·缓刑完毕是否是累犯?·拘留10天会有案底吗?·什么是盗窃险?·侦查羁押的期限·合并管辖是什么?其他刑事问题相关资讯·武汉光谷发生枪击案一名律师中枪死亡 嫌疑人抢劫宝马逃离现场·为何需要废除劳动教养?·什么是先予执行?·非法持有、私藏、弹药罪案例以及判决·什么是审判公开原则?北京刑事律师咨询电话北京专业刑事律师为您无偿提供刑事法律咨询服务。其他刑事问题相关法规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刑事案的司法解释·自首情节的认定·数罪并罚的含义及计算方式·自诉案件的范围有哪些·管制的期限如何计算其他刑事问题相关文书·再审申请书的格式·刑事案件如何申诉,刑事案件申诉书怎么写·取保候审申请书怎么写,申请取保候审必须要格外注意哪些事项·罪犯保外就医取保书格式,罪犯保外就医取保书范本下载·保外就医申请书怎么写,保外就医申请书格式范本法邦刑事律师为您介绍刑事案件追诉时效,什么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条件及构成要件,犯罪预备、中止、未遂和既遂四个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以及对案件审判的影响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