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作用不可或缺

日期:2024-06-05 16:29:37 | 作者: 新闻中心



  农药是农业生产的必要生产资料,是防治作物病虫草害的有效武器,但由于农药有毒的特性,人们往往“谈药色变”,认为农药是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元凶”,农药使用的呼声不断。那么,农业生产到底需不需要农药?农药究竟有什么风险?怎么来控制?就此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药管理部门负责人顾宝根先生。他强调:欧美发达国家的农药管理经验说明,农药的安全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1.《农资导报》:您好,顾先生,农药在农业中究竟有啥作业和地位?是不是必须的?

  顾宝根:农作物发生病虫草鼠害是自然现象,当病虫草害发生程度超过经济阈值时,一定要进行干预防治,否则就会造成作物产量的损失甚至绝收。综合防治是治理病虫草鼠害的有效的可持续途径,但在现实生产实际中,农药仍然是最主要的防治措施之一,所以农药是保护作物、减少产量损失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目前全球有7.9亿人口一直处在饥饿状态,这中间还包括1.6亿5岁以下的儿童,十几亿人口处于各种各样的形式的营养不良状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仍是人类的重要课题。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了五大战略,解决饥饿、贫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中第一个战略就是“消除饥饿”,农药在其中也将能起及其重要的作用。农药的作用不单单是减少产量损失,除草剂的使用大幅度的提升了除草效率,有效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能促进农产品园艺特征的改进及其商品价值,也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如机械化采棉。

  顾宝根:农药是把“双刃剑”,不合理使用农药将产生农作物药害、人畜中毒、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高毒农药还大量存在,农民使用技术水平低,缺乏必要的施药安全防护装备。因此,农药中毒和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每年全球有上百万人发生农药中毒事件。农药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特别是对pollinator(转粉昆虫)的影响,不仅破坏环境生态,也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顾宝根:农药残留超标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子,因为在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们以粮食、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品为主。中国的膳食结构中75%也是植物性食品,其质量和安全与农药直接相关。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影响食品安全质量安全,影响消费者健康,也影响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甚至影响农业产业的发展。前年北京草莓件就对当年全国草莓的生产和销售造成重大影响,消费者受影响,农民损失也很大。

  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也使用农药,但人们并没有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担心,并不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没有农药残留,而是通过严格的标准和严厉的监管,确保残留处于安全水平。

  中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格外的重视,除加大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残标准外,通过“三品一标”的发展确保产出来的安全;通过监测和监管,提高市场和流通环节的食品的安全;通过推广综合防治,加强农药管理,农药安全使用培训,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和残留的超标。

  但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也是很复杂的,不仅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是相关的。农产品残留问题的彻底解决是个漫长过程,但让人欣慰的是,食品安全质量安全水平在不断提高。

  顾宝根:减少农药安全风险是FAO农药管理的目标和方向。2014年FAO和WHO(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国际农药管理行为守则》,对各国农药管理特别是农药风险防控提供了纲领性的文件。该守则提出以减少农药对健康和环境影响为目标,提倡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各有关方面一同承担各自义务,对农药生命周期的全程科学管理(sound management of pesticide through their lifecycle)。

  FAO大力倡导IPM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全力发展生态保护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各种农药管理的技术准则,具体指导农药管理工作;制定农药质量和残留标准,确保食品安全质量安全;帮助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提高农药风险防控能力。

  5.《农资导报》:农药使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今后农业生产还一定要使用农药,那么农药的安全风险到底能不能控制,如何控制?

  顾宝根:欧美发达国家的农药管理说明,农药的安全风险应该是完全可控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加强农药安全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在新农药登记时,对其安全风险进行充分的分析评估,严把登记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农药风险。二是开展农药的风险再评估。采用欧美国家农药再登记的经验,对生产使用的农药按照新要求做风险再评价,淘汰“问题”产品。三是加强农药风险监测。建立农药安全事故监测机制,跟踪和发现农药产生的安全问题,并采取对应风险防控措施。四是预防减少农药风险的发生。必须大力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包括生物农药在内的生物防治技术,加大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养和训练,特别是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防止农产品农残超标。五是建立农药风险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正如FAO农药管理守则要求的,政府、企业、经营者、使用者、科研和推广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各有关方,增强农药安全风险防控意识,积极主动地承担对应的责任和义务,并相互协作。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也可以在充分的发挥农药保产稳产作用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农药的安全风险。

  7月20日,“绿色杀菌剂与作物健康高峰论坛”将为您解疑答惑。此次会议的四大亮点:

  会议邀请了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刘长令、沈阳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司乃国等国内权威农药创制、研发专家,对全世界绿色杀菌剂的研发创制情况做一手资料分析,并对有望成为大单品的次新化合物进行前瞻性的介绍,为您提前布局杀菌剂大单品提供智力支持。

  赤霉病、溃疡病、青枯病、晚疫病、线虫病害等作物病害慢慢的变成了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限制性因素。如何有效防治此类病害提高农产品品质、农民收益?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曹坳程研究员等行业专业的人介绍土壤消毒、保护性用药、植物免疫诱抗等新技术新方法,帮您解决庄稼有病难防的问题。

  6月1日,农药新条例出台,杀菌剂生产、登记、销售均出台了相应新法规、新政策,本次会议将邀请农业部药检所负责人对新政策进行讲解。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文桥研究员等一线行业专家、农资企业、经销商将分享杀菌剂复配、使用和解决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抗药性管理实战经验。帮您规避杀菌剂推广过程中药害、药效拮抗失效、抗药性产生等常见问题。

  邀请业内在马铃薯、柑橘、葡萄、水稻、梨树、苹果、猕猴桃、蔬菜等作物杀菌剂推广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企业、经销商、农户共同探讨:

  不同作物上,目前存在哪些病害痛点?要哪一些杀菌剂大品?怎么样打造杀菌剂爆品?

  2. 除经销商、合作社、种植大户外的参会代表(含企业、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