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立磨机磨矿原理的讨论_严金中

日期:2024-06-20 |   作者: 浓缩机



  3. 1 不同螺距 、 转速的磨矿实验 图 4 示出了不同螺距时重生 55 μ m 粒级 含量 、 单位容积重生才能与转速的联系 。 可见 , 对同一螺距 , 即同一升 角 , 跟着螺 旋转速的 增 加 , 重生粒级含量和单位容积重生才能均成直 线添加 ; 对同一转速 , 跟着螺距的削减 , 重生粒

  叶片上的球一方面作自旋运动 , 另一方面 又沿圆周方向作公转运动 , 因为公转运动的速 度使介质发生离心力 , 并且沿径向不同半径处 球介质的线速度不一样 , 所以发生径向的离心 磨矿效果 。 如图 3 所示 , 设径向有 2 个相邻的球 1 和 球 2 , 球径为 d , 球 1 在叶片的 r 半径处 , 球 2 则 在 r d 半径处 。

  图 4 新 生 -55 μ m 粒级含量 、单位容积重生才能 与 转速的联系

  ( 1)在实验范围内 , 螺旋升角减小 , 单位容 积重生才能增大 ; 转速增大 , 单位容积重生才能 成直线添加 ; 螺旋直径增大 , 单位容积重生才能 进步 ; 在一些范围内 , 介质高度添加 , 单位容积 重生才能添加 , 到达必定介质高度后 , 添加的幅 度很小 , 趋于一常数 。 ( 2)在立磨机内存在如下几种磨矿效果 : 叶片内球与球之间的彼此研磨效果 ; 叶片与球 之间的冲突效果 ; 叶片外缘空隙( 环形区) 内球

  级含量添加 , 但跟着螺距的增大 , 重生粒级含量 削减的起伏变 小 , 螺距 由 67. 4 mm 增至 81. 4 mm , 重生粒级含量根本共同 , 阐明再增大螺距 含义不大 。 3. 2 不同螺旋直径 、 介质层高度的磨矿实验 在螺距 、 转速 、 磨矿浓度和磨矿时刻必定的 条件下 , 进行了螺旋直径为 165 m m 和 178 mm 的不同介质层高度实验 , 成果见图 5 。 由图 5 可见 , 介质层高度添加 , 重生粒级含 量和单位容积重生才能随之进步 , 但添加的幅 度越来越小 , 并趋于必定值 。 螺旋直径增大 , 新

  式中 m 为一个球的质量 。 则球 2 与球 1 的线 = ω [ d cos λ cos λ ] 2 r( 2 -cos λ 1) ( 7) 因为 λ 2 λ 1 , 所以 v p 2 - v p 1 0 。 由式( 7) 可知பைடு நூலகம், 角速度越大 , 线速度差就越 大 , 由式( 4) 、 ( 6) 可知 , 离心力也越大 , 离心磨矿 效果越强 。 还可看出 , 当叶片直径增大时 , 离心 磨矿效果加强 。 2. 2 叶片与球之间的磨矿效果 这种磨矿效果与球介质和叶片的触摸面积 有关 , 触摸面积越大 , 磨矿效果越强 。 反映在螺 旋升角上 , 即关于总高相同的螺旋 , 螺旋升角小 即螺距小时 , 球与叶片的触摸面积大 ; 叶片直径 增大 , 触摸面积也增大 。 这时磨矿效果都增强 。

  摘 要 影响立 磨机磨矿效果的重要的要素有螺旋 直径 、螺距 、转 速和介 质层高 度 。 经过试 验 和理论 剖析 , 敌对磨机的磨矿原理进行了讨论 , 指出在磨矿介质构成的许多压力下 , 物料的粉 碎首要 是经过磨矿介质的研磨效果完成的 。 关键词 立磨机 细磨 介质压力 磨矿原理

  立磨机具有细磨功率高 、节能起伏大 、 噪音 低一级明显长处 , 现已大范围的使用在冶金 、 化工 、 建材 、 轻工 、资料等职业 。 为了寻求最佳的立磨机结 构 , 进行立磨机磨矿原理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

  2. 3 环形区内的磨矿效果 筒体内壁与螺旋叶片外缘之间的空隙是一 个重要的磨矿区 。 坐落叶片边际的球具有最大 线速度 , 而空隙内的球因为内冲突力的存在 , 使 得由叶片传给空隙内球的运动速度减慢 , 并且 越接近筒壁的球运动越慢 。 这样在径向构成了 速度差 , 一起叶片区内球介质离心力的合力作 用在环形区内的球介质上 , 这一离心力及构成 的速度差使这一区域发生较强的磨矿效果 。 当螺旋转速增大 , 螺旋直径增大 , 螺旋升角

  在立磨机内 存在以下几种 磨矿效果 : ( 1) 叶片内球与球之间的彼此研磨效果 ; ( 2)叶片 与球之间的冲突效果 ; ( 3)叶片外缘空隙 ( 环形 区) 内球的彼此研磨效果 ; ( 4)筒体内壁与球之 间的冲突效果 。 2. 1 叶片内球与球之间的磨矿效果 如图 1 所示 , 沿螺旋叶片恣意半径 r 处将

  的彼此研磨效果 ; 筒体内壁与球之间的冲突作 用 。 理论剖析标明 , 当螺旋转速增大 , 螺旋直径 增大 , 螺旋升角削减 , 介质层高度添加时 , 磨矿 效果增强 , 磨矿功率进步 。 这与实验成果共同 。 ( 3)立磨机的磨矿效果首要是在磨矿介质 构成的许多压力下 , 经过磨矿介质的研磨效果 完成的 。 磨矿介质与筒壁 、螺旋叶片外表的研 磨仅起辅佐效果 。 参 考 文 献

  1. 3 球介质 按给矿粒度确认钢球尺度 , 核算公式为 D = 28 d 式中 D , d 分别为钢球直径和矿粒直径/ mm 。

  螺旋叶片打开一个导程 S 高度 , λ 为对应半径 r 的螺旋升角 。 设螺旋角速度为 ω , 则对应于 r 处的线速 度为 v =ω r ( 1) 由图 1 可知 , 决议球介质沿叶片上升快慢的是 分速度 v p 。 v p 越大 , 球沿叶片向上翻滚的速度 越快 , 反之则越慢 。v p 可由式( 2) 求出 : v p = v cos λ ( 2) 从式( 2) 可知 , 升角 λ 越小 , 则 v p 越大 。 叶片内球与球之间的磨矿效果可分为两个 方面 : 一是在笔直于叶片方向 , 各层球之间的相 互研磨效果 ; 二是沿叶片径向方向的离心磨矿 效果 。 在两叶片之间有若干层球( 如图 2 所示) , 因为螺旋叶片的带动 , 球沿叶片上升 , 物料在此 进程中被研磨而破坏 , v p 的巨细决议了这一磨 矿效果的强弱 。 由式( 1) 、 式( 2) 可知 , 影响 v p 的 要素有 : 转速 n , 叶片半径 r 及螺旋升角 λ 。 当转 速 n大、 半径 r 大及升角 λ 小时 , 则 v p 大 , 沿垂 直于叶片方向各层球彼此冲突的频率大 , 磨矿 功率高 。

  减小时 , 离心力增大 , 磨矿效果增强 。 当介质层 高度增大 , 介质压力添加 , 磨矿效果也增强 。 2. 4 筒体内壁与球之间的磨矿效果 环形区内紧靠筒壁的球在沿筒壁的移动过 程中也发生磨矿效果 。 与环形区的磨矿效果相 似 , 这一部位的磨矿效果取决于球的运动速度 和球介质对筒壁离心压力的巨细 。 一起筒体的 高度与直径之比也影响这一磨矿效果 , 比值大 , 球与筒壁触摸面积大 , 则磨矿效果增强 。 若球沿筒壁运动速度太快会加快筒衬的磨 损 , 因而这一部位的磨矿效果将受到限制 。 2. 5 立磨机内的介质压力 许多作 者以为[ 2 , 3] , 以螺 旋为搅拌器的 立 式磨矿机 , 其磨矿原理的决议要素是“ 磨矿介质 压力” , 即 磨矿介质质量 磨矿介质压力 = 立磨机横截面面积 此压强核算公式用来核算停止液体和矿浆 的压强是正确的 。 但球介质与流体不同 , 因为 它们的内冲突力不同 , 例如球介质能够堆成一 个圆锥体而后者永久不能 , 是因为前者的内 冲突力远比后者大 。 在一个装满球介质的圆柱体中 , 球介质的 质量不只被筒底所支撑 , 并且很大一部分质量 因为筒壁与球介质的内冲突力而被 侧壁支撑 着 。 因而 , 磨矿介质的笔直压力不应该直接与 高度成正比 , 而与水力半径有关 , 当高度小于水 力半径 10 倍时 , 其压力才是变数 , 而大于 10 倍 时 , 则压力变成常数[ 4] 。 当筒体内存在螺旋时 , 螺旋叶片的进步作 用不只使叶片内球介质的笔直压力减小 , 并且 使空隙内球介质的笔直压力下降 。

  图 5 新 生 -55 μ m 粒级含量 、单位容积重生才能 与 装球量的联系

  生粒级含量和单位容积重生才能进步 。 因而 , 能够以为 , 磨矿介质的笔直压力或高 度 , 是影响磨矿功率的一个首要的要素 , 但不是唯 一的决议性要素 。 在一些范围内 , 介质层高度 添加 , 磨矿功率添加 。 当介质层高度增至必定 值后 , 介质层高度的影响将逐步减小 , 最终成为 一常数 。 这与实验成果是相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