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的茶叶为何“精致”又“金贵”原来是在这道工序上做了大文章

日期:2024-05-26 07:23:21 | 作者: 分级机



  夏时节,在柯坦镇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公司车间内,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5月19日,记者来到柯坦镇小墩村万成茶业有限公司采访时,发现工人们正在用茶叶分级机筛选茶叶。

  该公司总经理汪道升说,以前当地茶农通常利用鼓风机进行茶叶分级,现在这台新机器利用可见光谱分级,分选速度快,识别更精细。

  汪道升和记者说:“分级机从投叶量、风力大小、筛网规格等方面都作了参数设定,可将以扁形茶为主的毛茶按大小、轻重和整碎精确地分为7个部分,形成精品、特级、一级和普级4个等级。”

  “分级机筛选的茶叶还需再增加两道人工精拣后,才能进入包装车间。”记者发现,万成茶业公司的分级工作真是“挑剔”。

  无独有偶,与万成茶业公司相隔不远,柯坦镇分水村季氏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也同样在进行分级操作。

  “自制名优茶拼配分级机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解决传统工艺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茶叶品质稳定性差问题。”合作社理事长季申伍高兴地说。

  季申伍说,过去用人工筛选,两个工人一天只能筛选出50公斤茶叶。“如今有了这台机器,一个工人一天就能筛选出1000公斤茶叶,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又极大的提升了茶叶品质。”

  如今在柯坦,记者看出,这里的许多茶企茶社不仅注重茶叶筛选分级,还在茶叶包装上大做文章。

  柯坦镇虎洞村茗聚茶厂推出的小包装、精包装等各种茶叶礼盒就达20多个种类,且“内外兼修”,形神具备。

  据茗聚茶厂厂长徐志敏介绍,茶叶包装不同于普通物包装,因其对保香、保鲜等都有严格要求,包装方式十分讲究。

  徐志敏拿起一盒“宝贝”笑着说,包装材质要符合透湿与透气性低、可耐挤压的要求,“两者缺一不可。”

  陪同采访的柯坦镇经济发展办负责人对记者说,当前,他们镇茶叶包装主要有PE塑料袋、合成纸罐、金属铁罐、铝箔积层袋以及玻璃罐、瓷罐、木盒、纸盒等多种形式。

  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没有经过分级包装的茶叶,在茶叶市场1斤只能卖200元左右。“茶还是这些茶,茶企按等级分成2.5两一袋的小包,加上品牌和包装,每斤一下子就能卖到1000多元。”

  分级包装让柯坦镇的每一片茶叶都成为“精品”,使茶叶就地成倍增值,并且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柯坦镇茶叶种植培养面积逾2万亩,现有各类茶叶加工公司65家,年加工茶叶350吨,茶叶产值达2.1亿元。茶产业已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

  尽管柯坦镇的茶叶早已名扬“茶界”,被江浙沪一带的茶商大量收购,但当地茶农大多处于产业链条中的最初一环,挣些茶叶加工费,甚至仅是出售刚采摘下来的茶青。

  “要说种茶致富,放在几十年前,我们分水人想也不敢想。”柯坦镇分水村副主任宋功超回忆道。

  分水村是柯坦镇茶叶主产区,全村有8000多亩茶园,1500余户村民几乎家家户户种茶或加工茶。

  宋功超皱着眉头说,当地茶农由于没自己的品牌,大头的钱都被“尾巴”赚走了。“我们原认为自身到南京、宁波就是跑市场,结果却离市场越来越远。”

  “这几年因为分级包装,茶叶的价格翻了好几番。”宋功超喜滋滋地说,通过优化提质、品牌带动、标准化基地等途径,茶企帮助茶农趟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裸奔’的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慢慢的变多的柯坦茶农不满足于“低头种茶”,他们还在“抬头看天”。

  柯坦镇茶农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一直在升级,消费者更看重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等消费特点。

  “农产品在我们正常的生活中的地位慢慢的升高,消费的人在追求农产品实用性的同时,也慢慢变得注重它外在的美观。”柯坦镇党委书记李杰峰如是说。

  李杰峰认为,农产品要实现“溢价”,提升附加值,增加农户收入,通过精心的分级包装便能轻松实现。“拉近茶农与市场的距离,是将茶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的重要一环。”

  接下来,柯坦镇将逐步提升“品牌化、礼品化、绿色化”水平,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抓手,部署茶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茶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带动茶农增收、茶企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