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好汉们最钟爱的朴刀到底是农具还是兵器?样式到底如何?

日期:2024-06-12 02:10:04 | 作者: 上海体育频道直播在线观看



  水浒好汉,那些以义气与豪情闻名的英雄们,他们手中所持的兵器常常成为了传奇故事中的一部分。而其中最为钟爱的,莫过于朴刀。

  然而,对于朴刀究竟是农具还是兵器,以及其样式究竟如何,却引发了许多争议。在水浒传的故事中,朴刀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好汉们的象征。

  那么,它的真正形态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同探究历史的真相,揭开这个被争议的话题。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一种名为朴刀的兵器,成为了绿林好汉们的最爱。它不仅出场频率之高,超过了任何其他武器,更象征着绿林豪客的身份地位。

  当鲁智深在赤松林偶遇史进时,仅凭史进手中的朴刀,便断定他是个剪径的强人。而当穆弘、穆春兄弟俩追杀宋江不成,转而投靠时,他们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撇了朴刀,扑翻身便拜。撇下朴刀,正是放下屠刀的象征,标志着他们弃暗投明。

  除了绿林好汉,就连一些县衙的都头,手中也常见朴刀的身影。华阴县的两位都头出场时,火光中照见的正是钢叉、朴刀、五股叉等兵器。郓城县的雷横、朱仝二位都头,也是各带了腰刀、弓箭,手拿朴刀。

  为何县衙都头也偏爱朴刀?这或许与他们的身份有关。在古代,都头属于武职小吏,地位不高,往往由地方豪强充任。他们虽为官府效力,但本质上与绿林好汉并无二致。手执朴刀,正是他们游走于之间的写照。

  朴刀之所以备受推崇,自然也在于它优异的性能。朴刀往往由刀身和刀杆组装而成,携带方便,用时组装,攻防兼备。卢俊义的一手朴刀,更是使得颇为凌厉,令人惊叹。那么,朴刀到底是什么来历?它究竟源自农具还是专门的兵器?对此,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有一种观点认为,朴刀的原型正是畲刀和拨刀这两种农具。畲刀,顾名思义就是畲族使用的刀。这个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刀耕火种,靠着一把畲刀开山辟地。畲刀外形酷似砍柴刀,刀身厚重,刃口锋利,配以一段短木柄,是山区农人披荆斩棘的利器。

  而拨刀,其实就是加长了木柄的畲刀。拨与朴谐音,音近字同,故有人推测水浒中的朴刀,正是由拨刀音译而来。畲刀拨刀均属农用器械,若朴刀果真由此二者演变而来,其农具属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持此说者认为,正因朴刀源自农具,才能在官府管控下,被绿林好汉们随意携带,逍遥使用。若朴刀是正经兵器,只怕早就被官府缴械,哪里还能成为水浒英雄们的最爱?

  然而,也有不少学者对此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水浒中对朴刀的描述,根本无法与农具挂钩。比如书中多次提到军器一词,其所指无一例外都是兵器。当石秀看到祝家店中陈列的朴刀,脱口而出你家店里怎的有这军器??一语道破朴刀的真面目。

  再看水浒中朴刀的使用场景,哪一次不是兵刃相见,刀光剑影?绿林好汉们挥舞朴刀,对敌冲杀;就连县衙都头们,也是配备朴刀,缉拿盗贼。这般血腥厮杀的场面,岂是区区农具能胜任的?

  事实上,明清时期朴刀仍在军中列装。清军仪仗队伍中有朴刀,兵的武器库里也少不了它。虽然当时的朴刀,可能已经与水浒时期大不相同,但毕竟还是兵器的范畴。由此可见,视朴刀为农具,实在有悖常理。

  或许,事实的真相介于两者之间。作为一种常见的民间兵器,朴刀很可能兼有农具和兵刃的双重属性。和平年代,百姓或以之开荒劳作;乱世之中,豪客则手执朴刀,行侠仗义。

  正如水浒中所描绘的那样,朴刀虽为兵器,却能被江湖豪客随意佩戴,官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恰恰反映了古代兵农不分的特点。

  朴刀之所以能在水浒中如此风光,很可能源于宋元杂剧的传统。在宋代杂剧中,朴刀是一个特殊的分类,专门指代以绿林豪侠为主角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朴刀往往是主角的标配武器,象征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水浒传很可能承袭了这一传统。在水浒的世界里,朴刀不仅是一种常见兵器,更是绿林好汉身份的象征。

  朴刀究竟长什么样?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者们。由于没有实物出土,只能依靠文字记载和图像资料来推测。然而不同的资料,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水浒原著中,对朴刀的描述虽然不多,但也提供了一些线索。比如卢俊义在梁山挑战高俅的场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著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这段描述表明,朴刀是由刀身和刀杆两部分组成的。平时可以拆开放置,使用时再组装起来。这种形制,与明清时期的双手带刀颇为相似。

  另一种观点认为,朴刀其实就是单独的刀身,不需要刀杆。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明代的水浒绣像和插图。在这些图像中,绿林好汉们手持的朴刀,清一色都是不带刀杆的,看起来更像是一把腰刀。

  以明代画师杜堇的插图为例,当史进、朱武等人在庄院激战时,杜堇笔下的朴刀都是不带刀杆的。李逵下山时,手中的朴刀同样如此。就连杨雄、石秀、时迁在火烧祝家庄后,冲出包围时使用的朴刀,也都是单刀身。

  除了刀身加刀杆和单刀身两种说法外,还有学者提出朴刀可能类似于偃月刀。这种看法主要基于水浒中武松使用朴刀的场景:就女墙边,望下先把朴刀虚按一按,刀尖在上,棒稍向下,托地只一跳,把棒一拄,立在濠堑边。这里提到了刀尖在上,棒稍向下,与偃月刀的形制有几分相似。

  总之,朴刀的具体形制至今仍是一个谜。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实物遗存,只能依靠文字记载和图像资料。而这些资料本身也存在分歧和矛盾,给考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朴刀在明清时期仍是一种常见的军中兵器。据《钦定工部则例造兵仗式》记载,清军仪仗队伍中就有装备朴刀。《皇朝通典》也提到,兵的武器库中少不了朴刀的身影。

  只不过,明清时期的朴刀,在形制上可能已经与水浒时代大不相同了。毕竟时过境迁,兵器也在不断演变。水浒中的朴刀,或许已经成为历史的谜团,永远地封存在了那个豪情万丈的江湖年代。

  朴刀,这个曾经风靡江湖的神秘兵器,其来历和形制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它可能源自农具,也可能本就是专门的兵刃;它的形制或许由刀身和刀杆组成,又或许只是单刀身。

  但无论如何,朴刀在绿林好汉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武器,更是他们身份的象征,见证了那个纷争不断的年代。

  如今,朴刀的身影或许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它留下的传奇,却永远镌刻在国人的集体记忆里,历久弥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救出4名人质致加沙地带数百人伤亡,以军被曝伪装成流民发动袭击 当地医护人员:这是真正的屠杀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李泽楷旗下富卫集团回应重启香港IPO,估值超700亿,亚洲保险市场景气度较高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他是懂得变通的,横着打不到 自己换个打法,“爸爸磕了三个头还挨了一盆”。